导读:
昨天,英国又发生恐怖袭击事件,5人死亡40多人受伤。这里用了一个“又”字,你们对欧洲的恐袭事件已不意外。
——【恒丰资本研究院】荐读
但听我简单理一理这个事的来龙去脉,你可能会动容。
你如果是一个准备出海的人,不管是人出海(移民)还是钱出海(海外投资),这两年会遇到两个大的变数。
在此之前,出海旅程中遇到的风浪都是“传统范畴”,包括文化差异、合规性审查、信息不对称等,但这两年,突然有两个大的巨浪冒出来。
一个巨浪就是特朗普冲击,他不按套路出牌,对出海的人的影响,一是增加了不确定性,二是收紧移民政策,三是推“美国优先”,在利益蛋糕的分割上外来人会受限。
另一个巨浪就是恐怖主义的兴起,它暗暗给出海的人埋了很多雷,更在影响资产价格体系和地缘格局。
特朗普说得很多了,今天借英国恐袭事件说说第二个巨浪。
2001年的911是恐怖主义登上历史中心舞台的开始,表面上对阵的是两方:恐怖主义势力和反恐力量。但实际上,反恐力量经历了两次分化。
美国当然是全力投入。重整了情报机构,推行了斩首行动,派兵打了几场战争。甚至,向来视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个国度,为了反恐,把隐私权等公民权益向权力机关作了部分让渡。
911前后的安检对比
9/11之后,机场启动裸体安检
美国知道,恐怖袭击不仅事关安全,也事关经济利益和资产价值。911那一年的GDP增长率一下子降为0.98%,而前一年是4.09%。
来源:世界银行
恐袭对经济的影响,大部分不是直接破坏,而是通过影响预期来影响经济。恐袭就如地下的雷、天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让人心存疑惧而惮于投资。无投资自然就无发展。
这与战争阴影笼罩的城市相似。乌克兰危机中,其首都基辅的二手房市场遭遇自由落体式的暴跌。2014一年,从1900美元/平跌至1200美元/平。
来源:世界房产指南
美国反恐是下了血本。2002-2014年,13年间美国反恐战争中总计支出了1.6万亿美元,相当于每天花掉3.37亿美元,每分钟烧掉超过23万美元的军费。占到美国2013年GDP总量9.5%。
总的说来,911之后,除了波士顿爆炸案,美国对于恐怖主义严防死守还不错,在国内营造了一个确定性的环境,投资昌盛,经济回暖。
但分化这个时候出现了。
2014年前后,美国开始慢慢从中东抽身。此前欧洲跟在美国后面一致反恐。美国抽身之后,欧洲干起了擦屁股的活儿。战争产生的中东难民怎么安置?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国,向难民张开臂膀,开启“圣母”模式。
可以看到,近两年密集的恐袭事件,在时间上和此轮难民潮有先后关系。
“伊斯兰国”组织利比亚分支负责人曾表示,若欧洲各国继续打击IS营地,就将释放50万混有极端分子的“难民”。就是这种“剪不断,理还乱”的关系,使得欧洲人将恐袭增多、治安变坏归因于难民潮。
欧洲反恐有一个很大的体制矛盾。一个人只要获得一个国家的签证,就可在申根国内自由通行。但欧洲的反恐情报部门又是割裂的。这种矛盾,再加上很多恐怖分子是“内生”居住者,恐袭防不胜防。
现在,美国的“严防死守”,与欧洲的“剪不断,理还乱”,构成了两种反恐格局。分化的结果,恐怖袭击的重心转移到了欧洲。
恐袭对欧洲的影响,最深层次如前面所说,是对预期的改变。人们觉得此地充满变数,不再安全。再加上欧洲一体化的遇阻、经济上的福利包袱,悲观者居多。
此种情绪催生了第二次分化。
这就是英国脱欧。
避免卷入难民潮,避免恐袭,是英国脱欧很重要的原由。
英国想与欧洲大陆切割、与欧洲既有的预期切割,重建自己的预期体系。
昨天的恐袭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。
怎么看这个事件?
它会坚定英国与欧洲切割的决心。英伦向来唯美国马首是瞻,在对待恐袭上,会走回美国的模式。洁身自好,本国优先。
怎么看英国的未来?
脱欧前,英国前任财务大臣奥斯本曾表示,脱欧将使英国楼价下跌18%之多,英国房地产咨询公司Hometrack也认为楼价会有20%的跌幅。
不过,公投至今,英国房价不但没有如预期的下跌,在2016反而实现4.5%的增长。
英国房价在退欧后表现平稳,未现暴跌(来源:Nationwide)
抛开对欧洲一体化人类理想实验的情感因素,英国如果与旧欧洲成功切割,重建预期体系,它会保有帝国的荣光、焕发出确定性的价值光芒。
有人说,这个日不落帝国不久将瓦解,恐袭是先兆。对这样的观点嗤之以鼻。
看看下面这幅图,它是500年来国家经济实力的排名。
来源:世界银行、Maddison
仔细对比一下,500年前和现在比,前10名只变了三个国家;200年前和现在比,前10名只变了两个国家。
要相信时间的力量,相信历史的力量。几百年前称霸的是法兰西、普鲁士、意大利、英格兰,现在列位于豪强的还是英法德意诸国。
老大在轮换,但豪强还是那几个。
历史的积淀不会那么容易消散。英国让出老大位置那么多年,伦敦依然是世界中心,伦敦房价依然是全世界最贵的。
从这点来说,投资英国是比新兴国家更有确定性的。
怎么看欧洲?
两个字:心疼。
本来是多么美好的人类实验,超越主权,超越货币,用从未有过的非战争征服形式实现国与国的一体。本已高歌猛进,但现今陷于解体泥淖。
欧洲近几年黑天鹅频飞,发育出了投资界的避险概念。这一概念在当今“不确定性”为主题的世界里,日益成为主流。
去年,巴菲特的公司将近有50%的资产变成现金类资产,这是他的历史最高点,从来没有这么多资产趴在现金类资产上,说明他对风险非常警惕。
债券大王格罗斯就说现在的环境下不亏钱已经很好了,不要介意低收益。
李嘉诚跑了,把钱搬到有确定性收益的领域去了。
这三位都选择了往最安全的地方躲。避险与确定性是最看重的。
值得注意的是,李嘉诚跑去的一个重要投资地,是欧洲。像前面分析的,如果你相信时间的力量,那么对古老有序的欧洲应该保有信心。
欧洲短期可能会混乱失序,但长期看,这个繁荣了上千年的大陆,定然不会因为一两个历史的插曲而面目全非。
它对于投资的确定性和稳定性,一定比新兴国家要好。
历史的一步步堆成了未来。相信时间,相信沉淀,让我们用确定性来对抗不确定的世界。
延伸阅读:
血色三分钟,直击英国恐怖袭击现场
昨天,英国经历了10年来最严重的一场恐怖袭击,不到3分钟,5死,40伤。
2点40分
事件开始于英国时间22日下午2点40分(北京时间晚上10点40),一名男子驾驶一辆灰色SUV,刚上威斯敏特大桥便突然直转冲向人行道,人群遭冲撞四散。
威斯敏特大桥,一直都是伦敦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,这里是拍摄大本钟和伦敦眼的最佳位置,两旁的人行道几乎都站满了游客。
在这座桥上,袭击男子先撞倒了两名游客。
一名男子被撞下人行道
一名女子被撞入身边的贺卡摊
袭击造成混乱后,男子愈发肆无忌惮,先后撞向韩国旅行团、法国籍学生和几名警察,造成多人伤亡。
一名女子被撞上马路,被经过的公交车撞倒
被汽车撞倒的行人
女子被撞掉河视频
冲击议会大厦
从大桥上下来后,袭击者到达大本钟脚下,随后驾车狠狠地撞向了路旁的围栏,而围栏背后,就是议会大厦。
此时,议员正在大厦内开会。
图为冲撞现场
此次撞击,造成3人受伤。
杀向议会大厦大门
由于议会围栏经过加固,撞击并没有对围栏造成多大损害。袭击者随后下车,来到议会大厦的大门,他挥舞双刀,砍向了大门的守卫。
未配枪的守卫在与袭击者搏斗过程中,身中数刀倒地,随后因失血过多,抢救无效牺牲。
一名警察在同事牺牲后流下眼泪
被击毙
紧接着,两名武装警察赶来,连开三枪将歹徒击毙。
目击者指,袭击者是亚裔,年约40岁,手持一把8寸利刀,身穿薄外套、黑色长裤和T恤衫。
紧急救助部门将嫌犯送上救护车,地上是袭击者所用的刀具
袭击者的刀
从袭击开始到袭击者被击毙,前后不过3分钟。
而这3分钟,袭击者突破了议会的第一道防线。
袭击路线图
议会大厦遭恐怖袭击现场
3分钟后
袭击发生后,至少8名持枪警员立即护送正在大厦内的首相特雷莎·梅离开现场,并迅速集结大批警察赶往国会。
奔赴现场的武装警察
议会大厦前加强警卫
至少12辆警车在议会前集结
一架救援直升机在议会大楼草坪降落
此时的议会大厦内
每周三中午是议会下院首相质询时间,也是一周间议员最集中的一天。
事发时议会正在开会,得知消息后,正举行的会议被迫中止,议会大厦临时关闭,下议院数百名议员留在议会大厦内超过5小时。
议员们被限制在大厦内
当地时间晚8时左右,几百名记者、访客及工作人员才在警卫的带领下步出大厅,同时数百名议员离开下议院。
议员们走出大厅
死里逃生
有在场议员表示,走出议会大门后,近千人聚在一块互相拥抱并感叹:“令人震惊和可怕的一天终于结束了!”
目击者awhid Tanim案发时正在离案发地两三米外的威斯敏斯特地铁站的咖啡厅,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:“当时真感觉自己要死了。”
救援
袭击发生后,行人纷纷驻足,帮助伤者。
威斯敏特大桥的旁边就是托马斯医院,在袭击发生后,医护人员迅速赶往现场,对伤者进行急救。
救护车赶到现场救援
伤者被送医
在议会大门警官受伤后,英国外交部中东与非洲事务大臣Tobias Ellwood第一时间冲到伤者身边,试图对他进行施救。
包括《英国电讯报》和《地铁报》在内的多家英媒称其为“英雄”,BBC报道称Ellwood此前是一名军队警官,现场曾为遇刺警官进行嘴对嘴人工呼吸。
人们在救助伤者
封锁
英国伦敦警察称,议会大厦事件将会作为恐怖袭击处理。
警方要求当地市民避开议会大厦、白厅等区域,称将组织紧急应急小组继续处理事件。
警察发布公告,要求民众尽量避免去图中标注地点
在巡逻的警察
目前,警方已封锁事发区域,组成路障,首相府和外交部办公楼附近区域的空中,有直升机巡逻。
恐袭发生后“伦敦眼”被临时暂停,上百名游客被困。
正在“伦敦眼”上面的游客。
伦敦地铁威斯敏斯特站被临时关闭。
地铁站
围观者
事发现场一名男子拿自拍杆自拍,这一画面引起了网友热议。
连夜搜捕
英国反恐部门宣布,袭击事件发生后,英国投入数百名警察连夜搜索,一共搜索了6个地方,拘捕了7名嫌疑人,其中包括袭击者的租车地点。
警察在深夜搜捕嫌疑人
谴责
当地时间22日晚,英国首相特蕾莎·梅于唐宁街10号发表声明,谴责这次恐怖袭击,并表示反恐不会松懈。
多国表达了对此次袭击事件的谴责和对受害者的悼念。
巴黎埃菲尔铁塔熄灯致哀逝者
来源:凤凰图片编辑部
声明:本文言论不代表恒丰资本观点,也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。请读者仅做参考。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